三星再度登上熱搜,不是因為新機的發布,而是又關閉了一家中國工廠。
兩年內多次主動撤離
近日有消息傳來,三星已經決定關閉其位于江蘇昆山的三星電機工廠,進一步撤離智能手機主板業務(HDI)。原因在于利潤低下,三星甚至有出售該子公司的打算。
這次關停看似早有預兆,卻也是在意料之外。
一是在于昆山三星電機有限公司在2010年6月開始HDI量產,至今有9年之久,是HDI產品的主要生產基地。現在連大頭都要撤退,總是讓三星身上籠罩上了一層看不透的迷霧;二是早有預兆在于,這也不是三星第一次關閉在華工廠了。
木易翻閱資料發現,從2018年4月份開始,三星就已經在主動關停深圳、天津、惠州三地工廠。而關停的原因卻是如出一撤的相同,不外乎是手機市場的競爭激烈,成本的提高,三星想通過關停部分工廠,用以提高其在全球的生產效率。
這其中,以在2019年10月份關停的惠州工廠為例,設立于1992年,擁有40條GSM/CDMA/3G手機的生產線和30多條SMD全自動化生產線,是三星產量最大的工廠之一。
再到2018年底關停的天津工廠,同樣是三星手機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在2013年三星手機銷售額突破860.7億元,發揮了巨大作用。
可以看出,三星這兩年接二連三關閉的在華工廠,之于手機業務,卻是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如今,卻是三星親手把他們的輝煌抹去。工廠的接連撤退,表明了三星產能不斷向其他地方轉移。結合手機江湖的情況來看,這似乎更是成為三星手機在華衰退的一個縮影。
從“機皇”到“Others”
不管你承不承認,曾經的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當中,的確是一股難以忽視的力量。
2013年之時,還以20%的市場份額傲視群雄。只不過風水輪流轉,如今7年時間過去,“機皇”位置早已換人,三星在華市場份額也早已被列為“Others”,市場份額不足1%。
轉折點是在2016年,三星Note 7的發布,有人稱它為三星在華市場的最后一根稻草。
原本三星是想憑借著它馳騁沙場,未曾想到該系列手機多起電池爆炸,也就是轟動全球的“爆炸門”事件,讓三星陷入輿論危機的泥沼當中。彼時,不少航司都禁止該機型登機。而從消費者的角度去看,對三星的好感度加速下滑。尤其是在后續的250萬臺召回計劃當中,并不包括中國地區,更加使得其品牌形象在中國老百姓心中崩塌。
不過,追溯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的運行軌跡,你會發現它也不是第一次觸怒用戶。
比如,早在2013年9月底開始,央視就連續三次指出了三星手機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突然死機”、“無法開機”、高價維修、預裝軟件通過正常途徑無法刪除等。種種問題的出現,勢必會對三星手機的口碑有一定的影響。再加上后續爆炸門的到來,一切都很難挽回。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觸角。另外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在于三星堅守中高端策略不放。
在智能手機時代初期,三星能從眾多國產廠商的包圍之下,成為唯一一個能與蘋果對打的廠商,離不開它那套中高端打法。即與蘋果的高價避開,但又有效擊中了3000到6000價位用戶需求,不算最貴,可也會讓中高端用戶都買得起。
但在“華米OV”崛起之后,這套打法也失靈了,一是用戶有了更多的選擇,大家都從不同的價位去彌補市場的空白,以小米的1999元定位為例,迅速收割了一波年輕用戶;二是大家在產品設計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比如藍綠廠主打AI拍照、音樂手機等功能,迎合不同用戶的需求。
總之,多項因素的綜合之下,三星手機陷入了如今的境地。
所以問題也就來了,在如此難以翻身和接連關停工廠的情況之下,是否也意味著三星有把手機業務撤退中國市場的打算?
三星不死心
三星今年對中國市場,推出的兩款手機尤其讓人過目不忘。一是今年年初發布的Galaxy Fold,主打折疊屏;二是今年8月份發布的首款三星Galaxy Note10+ 5G,定價7999元,還和微信合作,加入了“負一屏卡片”和“微信小程序側屏”兩個快捷功能。
Galaxy Fold
種種跡象都表明了,即便是只有不到1%的市場份額,也要折騰到底,絕不放棄中國市場這塊肥肉。
誠然,中國市場足夠巨大,是換誰都不會輕易撤退的存在。另一方面,這也與三星的營收下滑有關。根據其Q3財報顯示,三星電子總營收為62萬億韓元,同比下降5.3%。
但關鍵的地方在于,相對于以前的霸主三星,如今其優勢和實力已不再明顯。為什么這樣說?我們可以從三星引以為傲的手機業務和半導體業務窺探一切。
首先,在手機業務方面,盡管在全球范圍內,三星依舊保持出貨量第一的位置,但并非處于絕對地位。以2019年Q3為例,三星手機在全球的出貨量為7905萬部,市場份額為20.4%;處于第二名的華為則是以6580萬臺,17%的市場份額稍微落后。顯而易見,雙方的距離已慢慢在縮小。
除此之外,隨著國產手機廠商在全球的落地生花,也進一步撼動了三星的地位。以印度市場為例,小米憑借著性價比這一重磅武器,早已殺出一條血路,成為印度市場的NO.1。
其次,在半導體上,今年第三季度芯片部門的營業利潤為3.05萬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77.7%。眾所周知,芯片半導體等一直都是三星的核心業務,但此次成績卻不可觀。深究其中原因,其實也是釋放了三星在該領域的不可替代性在減弱的信號。
以華為為例,自研能力不斷加強,當下智能手機主要都是采用海思麒麟芯片。有資料就顯示了,截至2018年底,海思在全球范圍內,已成長為排名第五的廠商。
盡管三星依舊是世界范圍內的霸主,但追趕者與它的差距已在不斷縮小。越是有問題,越要折騰。再回頭來看,堅守中國市場又成為保留的一道大棋。
但要想重回當年的巔峰,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作者:木易
推薦閱讀:觀察時訊
(正文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