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已完成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中詳細分析了中國網民規模情況,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8.29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5653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9.6%,較2017年底提升了3.8個百分點。其中農村網民規模達2.22億,占整體網民的26.7%,較2017年底增加1291萬人,增長率為6.2%;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38.4%,較2017年底提升3.0個百分點。
一、網民規模
(一)總體網民規模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5653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9.6%,較2015年底提升2.9個百分點。預計2019年我國網民規模將達8.72億,互聯網普及率將超60%。
數據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8年互聯網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貧困地區網絡基礎設施“最后一公里”逐步打通,“數字鴻溝”加快彌合;一方面,“網絡覆蓋工程”加速實施,更多居民用得上互聯網。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末,全國行政村通光纖比例達到96%,貧困村通寬帶比例超過94%,已提前實現“寬帶網絡覆蓋率90%以上貧困村”的發展目標,更多居民用網需求得到保障。
(二)手機網民規模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較2017年底增加了6433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占比由2017年的97.5%提升至98.6%,提升11個百分點,網民手機上網比例在高基數基礎上進一步攀升。預計2019年我國手機規模達8.71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占比由2018年的98.6提升至99.1%。
數據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移動流量資費大幅下降,跨省“漫游”成為歷史,互聯網“提速降費”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居民入網門鑒進一步降低,信息交流效率得到提升。
三)農村網民規模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達2.22億,占整體網民的26.7%,較2017年底增加1291萬人,增長率為6.2%;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38.4%,較2017年底提升3.0個百分點。城鎮網民規模為6.07億,占比達73.3%,較2017年底增加4362萬,年增長率為7.7%。
數據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值得關注的是,互聯網在城鄉地區的普及率同步提升。截至2018年12月,我國城鎮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74.6%,較2017年底提升3.6個百分點;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38.4,較2017年底提升3.0個百分點。
(四)非網民現狀分析
非網民人口以農村地區人群為主。截至2018年12月,我國非網民規模為5.62億,其中城鎮地區非網民占比為36.8%,農村地區非網民占比為63.2%0使用技能缺乏和文化程度限制是非網民不上網的主要原因。調查顯示,不懂電腦/網絡技能和文化程度限制導致非網民不上網的占比分別為54.0%和33.4%;年齡因素是導致非網民不上網的另一個原因,因為年齡太大/太小而不上網的非網民占比為11.2%;因為沒有電腦等上網設備而不上網的非網民占比為10.0%;因為無需求/不感興趣、缺乏上網時間及無法連接互聯網等原因造成非網民不上網的占比均低于10%。
數據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上網技能缺失以及文化水平限制仍是阻礙非網民上網的重要原因。調查顯示,因不懂電腦/網絡,不懂拼音等知識水平限制而不上網的非網民占比分別為54.5%和24.2%;由于不需要/不感興趣而不上網的非網民占比為13.5%;受沒有電腦,當地無法連接互聯網等上網設施限制而無法上網的非網民占比為12.8%。
未來發展趨勢
基礎資源保有量穩步提升 IPv6應用前景廣闊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IPv6地址數量為41079塊/32,年增長率為75.3%;域名總數為3792.8萬個,其中“.CN”域名總數為2124.3萬個,占域名總數的56.0%。在IPv6方面,我國正在持續推動IPv6大規模部署,進一步規范IPv6地址分配與追溯機制,有效提升IPv6安全保障能力,從而推動IPv6的全面應用;在域名方面,2018年我國域名高性能解析技術不斷發展,自主知識產權軟件研發取得新突破,域名服務安全策略本地化定制能力進一步增強,從而顯著提升了我國域名服務系統的服務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
互聯網普及率接近六成 入網門檻進一步降低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普及率達59.6%,較2017年底提升3.8個百分點,全年新增網民5653萬。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6%,全年新增手機網民6433萬。2018年,互聯網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貧困地區網絡基礎設施“最后一公里”逐步打通,“數字鴻溝”加快彌合;移動流量資費大幅下降,跨省“漫游”成為歷史,居民入網門檻進一步降低,信息交流效率得到提升。
電子商務領域首部法律出臺 行業加速動能轉換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6.10億,年增長率為14.4%,網民使用率為73.6%。電子商務領域首部法律《電子商務法》正式出臺,對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在經歷多年高速發展后,網絡消費市場逐步進入提質升級的發展階段,供需兩端“雙升級”正成為行業增長新一輪驅動力。在供給側,線上線下資源加速整合,社交電商、品質電商等新模式不斷豐富消費場景,帶動零售業轉型升級;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深入應用,有效提升了運營效率。在需求側,消費升級趨勢保持不變,消費分層特征日漸凸顯,進一步推動市場多元化。
線下支付習慣持續鞏固 國際支付市場加速開拓
截至2018年12月,我國手機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5.83億,年增長率為10.7%,手機網民使用率達71.4%。線下網絡支付使用習慣持續鞏固,網民在線下消費時使用手機網絡支付的比例由2017年底的65.5%提升至67.2%。在跨境支付方面,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已分別在40個以上國家和地區合規接入;在境外本土化支付方面,我國企業已在亞洲9個國家和地區運營本土化數字錢包產品。
互聯網娛樂進入規范發展軌道 短視頻用戶使用率近八成
截至2018年12月,網絡視頻、網絡音樂和網絡游戲的用戶規模分ail為6.12億、5.76億和4.84億,使用率分別為73.9%,69.5%和58.4%。各大網絡視頻平臺注重節目內容質量提升,自制內容走向精品化。網絡音樂企業版權合作不斷加深,數字音樂版權的正版化進程顯著加快。越來越多的游戲公司開始側重海外業務,國產游戲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短視頻用戶規模達6.48億,用戶使用率為78.2%,隨著眾多互聯網企業布局短視頻,市場成熟度逐漸提高,內容生產的專業度與垂直度不斷加深,優質內容成為各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推薦閱讀:河北品牌網
(正文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