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不可謂不嚴格,推出已有接近半年時間,不少企業開始轉型求生,但應該看到的是:危局中也蘊含著轉機。
相關意見對學科類輔導班做出了嚴格限制,但對素質教育類輔導的限制則大大降低。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長薛二勇向記者表示,雙減政策只是不支持學生在校外參加學科類培訓,對于思維訓練、素質拓展、音體美和個性化的需求,校外培訓尚有其發揮空間。
素質教育培訓有許多種,有以培養學科之外技術能力為目標的輔導班,例如“少兒編程”,也有以培養思維與素養為目標的各類訓練營,例如勝者教育的勝者少年二十二條軍規系列課程。前者在形式上仍然類似于傳統的學科類輔導班,后者則更接近于人們對素質教育形式的勾勒。
以在素質教育行業深耕近二十年的企業勝者教育為例,勝者教育按照“勝者少年163模型”為理念,以勝者少年二十二條軍規為指導,以營地教育和少年商學教育為兩大業務主線,以期賦能中國三億少年可以翻越成長的高墻,跨越知識的邊界,并走向成功。
根據勝者教育官網信息顯示,所謂“勝者少年163模型”,是指通過挖掘每個孩子獨有的天賦,培養中國少年“6”大特質:身體意志、學識與眼界、自我驅動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智慧、感恩的心、社會責任感,形成“3”種思維模型,即藝術思維、建筑思維、辯證思維。
勝者教育創始人張益銘告訴記者:“我們的教育愿景是通過對青少年在領導力修煉、國際研學體驗,新思維培訓,溝通互動,演說鍛煉等方面的打造,提升青少年的素養與內在的修養,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擁有自己的人生航向和夢想,具備未來的格局、世界的視野、領導能力、未來領袖影響力等能力,從而為中國三億青少年的成長賦能。”據了解,勝者教育注重教與學的互動和教學相長,在眾多課程設置上,1/3的內容是教師傳授,1/3的內容是學員發言,1/3是團隊協作,讓每個學員都不再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展現、發現天賦、建立自信。
一名學員小致(化名)告訴記者,他曾是個脾氣暴躁、愛唱反調,和父母的關系很差的孩子,經過勝者少年二十二條軍規的學習與實踐,他學會收斂脾氣,以及與父母更加有技巧、高效地交流。問及經過,小致說:“老師說我其實不是脾氣不好,而是表現欲強、語言表達能力強、思維敏捷,他鼓勵我站到訓練營中的《超級演說家》舞臺上,讓我盡情釋放能量,同時對于自己的觀點進行更有技巧和效率地輸出,并增加我的溝通能力和親和力?!?
這類案例在勝者可謂比比皆是,對此張益銘告訴記者:“其實沒有所謂的‘問題少年’,只有還沒被發掘出天賦的孩子?!辈簧偌议L看到孩子們的改變表示十分欣慰。有家長向記者透露:“勝者的培養有點四兩撥千斤的意思,可能原來孩子身上的一些缺點,用在了對的地方反而是特別突出的優勢,這種變化讓我們十分驚喜,也明白了教育的專業性有多么重要。”
有教育行業專家表示:“成功實際上就是成為一個大寫的人,要培養人格的力量與修養,這才是素質教育最重要的價值,同時與學校教育形成有機互補,這是當下校外教培和素質教育機構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或許也是面臨的最大挑戰。”
無疑,勝者教育在這方面的不斷探索與嘗試,值得教育企業的參考和借鑒。也為雙減政策之下,眾多教育企業如何轉型的問題,給出了最具啟發的答案。
推薦閱讀:旗龍
(正文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