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外來務工人員工傷賠償糾紛在蛟河市人民法院天崗人民法庭法官的不懈努力下,成功調解。受傷民工拿到賠償款后,激動地向法官連聲道謝,直言“太感謝了,這結果我特別滿意!”
渠某是一名來自山東省的外來務工人員,在蛟河市天崗石材產業園區內某石材廠從事大鋸切割石材工作。2023年9月,渠某在操作設備期間,因機器螺絲松動導致受傷,入院治療49天后,經鑒定為九級傷殘。事故發生后,渠某與某石材廠就賠償問題產生了較大分歧,雙方多次協商未果,無奈之下,渠某向法院提起訴訟。
案件受理后,承辦法官深知外來務工人員維權不易,為了盡快幫助渠某拿到賠償款,減輕其經濟壓力和精神負擔,決定優先采用調解方式處理此案,并邀請天崗開發區總工會調解員參與調解工作。
法官多次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面對面調解,認真傾聽雙方訴求,耐心釋法明理,不僅向用工單位詳細闡釋其依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做到以法為據、以理服人;還悉心安撫受傷民工的情緒,引導其以理性平和的方式表達自身訴求。
然而,調解進程并非一帆風順。在涉及賠償金額、賠償項目等關鍵問題上,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調解一度陷入僵局。
法官沒有放棄,而是依據案件事實,結合相關法律法規,巧妙運用同類案例進行以案釋法,通過反復與雙方溝通,從情感共鳴、事理邏輯、法律規定等多個維度深入剖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明之以法。經過多輪艱苦細致的調解,最終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用工單位一次性賠償渠某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等各類損失共計140000元。
拿到賠償款的渠某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感慨地說:“我一個外來打工的,遇到這樣的事特別無助,多虧了法官的辛苦付出,幫我解決了大難題!”這起糾紛的圓滿解決,不僅維護了外來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也彰顯了司法的溫度與力量。
天崗人民法庭將繼續依托與天崗開發區總工會建立的“法庭+工會”調解工作室,督促企業切實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勞動保護措施,保障勞動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也讓勞動者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遇到糾紛時及時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推薦閱讀:
(正文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