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棱鏡,作者:張永年
在廈門市火炬高新區的海辰儲能總部,一樓的電梯口擺放著一個透明的玻璃柜子,柜子里擺放著兩件“特別”的產品。
這兩件產品都因為“失敗”,而被海辰人銘記。一件產品,因為前期商業調研不夠充分,而對市場變化響應不足;一件產品則因為沒有嚴格執行開發進度,錯失了大部分的市場。
柜子的下方,則是董事長吳祖鈺的一段話,這段話用加粗字體凸顯:我們不輕易放過每一次的錯誤,打破現狀,較真碰硬,重建城墻,從而獲得更扎實的成長。
這是一家在公眾視野中并不算特別出名的企業,他們的主要產品是電芯、模組和系統,所在的儲能行業對于很多普通人來說,也是一個陌生的行業。但是,它在儲能行業卻是大名鼎鼎。它成立于2019年底,僅用了幾年時間,就憑借過硬的產品質量與技術實力躋身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排名第二。
有人在研究這家超級獨角獸時,得出結論:他們幾乎踩對了行業發展的每一個關鍵節點。
比如,2020年,在同行還只是將儲能作為一項業務時,他們就宣布“專注儲能”,并提出儲能電池的研發方向;2021年,將所有的融資都砸進了工廠建設,這讓他們牢牢掌握了產能優勢;2022年,海辰預判儲能需求不只是在中國,而是面向全球,因此他們宣布進軍歐美市場如今,那里已經成為了他們重要的利潤來源之一。
但在內部人士看來,他們這一路走得并不順利,甚至可以說是險象環生。
2019年底成立時,行業正處于寒冬時期;成立沒多久,又遭遇了新冠疫情;最困難的時候,兩位老板甚至想著要賣房子給員工發工資;現在來看,孤注一擲地建廠是關鍵抉擇,但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看,無疑是一次“豪賭”,稍有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
此外,還有那個玻璃柜子所彰顯的寓意:一系列失敗的產品。
是什么原因讓這家年輕的創業公司在競爭激烈、巨頭林立的行業中站穩腳跟,并迅速成為“頭部?多個探討都指向了他們兩位性格迥異的創始人。
如果從那個玻璃柜子上面的文字來看,吳祖鈺是一個強調嚴謹的人,畢竟那兩款產品都是因為某種程度的“不嚴謹”而失敗,但事實上,這位創始人更重要的標簽是“理想主義”,他是海辰儲能的戰略制定者,總是會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
聯合創始人、總經理王鵬程則是一位以嚴謹、理性、自律而著稱的老板,有員工甚至用“自律到可怕”來形容他,他是海辰儲能的“大管家”。
“吳總是沖鋒的,他決定了海辰能飛多高,我決定了海辰不被擊穿?!蓖貔i程曾這樣評價兩人的協作關系。
如果要研究這家企業,王鵬程的這句評論,無疑是一個不錯的切入口。
沒有100億,就不要去碰這個行業
將時光拉回到2019年底,海辰儲能剛成立時,整個市場正處于低谷期。市場規模小,前景不明朗,電池巨頭們也將目光聚焦在動力電池上。
更致命的是,幾乎同時,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兩大電網公司還先后發布嚴控投資的指令,給行業澆了一盆子涼水。要知道,儲能是一個重資金、重研發、重產能的行業,當時,就有人判斷,沒有100億的資金儲備,就不要去碰這個行業。
而創辦海辰儲能時,吳祖鈺年僅33歲,沒有太多的社會閱歷,更沒有充足的資金。
對此,吳祖鈺也自嘲是一個“三無創業者”——沒人,沒錢,沒辦法。
但是,早在幾年前,他就非常看好儲能行業。
李海(化名)與吳祖鈺認識了16年,目前是海辰儲能的一位業務負責人。
據他回憶,早在2015年,在一次聊天中,時年29歲的吳祖鈺就表達了對儲能行業的判斷。當時,吳祖鈺對他說,消費電池屬于早上九十點鐘的太陽,動力電池則屬于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而儲能電池則是黎明前的黑暗,很多人還沒有看到它的前景。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種前瞻性還是很令人震撼的?!崩詈8袊@道。
事實上,在決定創業的時候,擺在吳祖鈺面前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動力電池,這是一個已經被市場證明了的大行業,但是對于他這樣的年輕創業者來說,顯然沒有多少機會;另一個則是儲能電池,這個行業雖然處于低谷,但充滿了機會。
“到底是選擇一個大但沒有機會的市場,還是選擇一個小但有機會的市場呢?”當時,吳祖鈺提出了這個問題。最終,他選擇了后者。
很多了解吳祖鈺的人在談論他的創業初衷時,都會提起他的一句“名言”:“我可以接受失敗,但不可以接受平庸。”吳祖鈺自己也說,對于他這樣的創業者來說,如果沒有理想主義、極大的運氣和非凡的能力,是不敢輕易嘗試在儲能市場創業的。
吳祖鈺的“理想主義”,不是別人給他貼上去的標簽,他自己也這樣認為。據熟悉他的人介紹,他曾經在大學和創業時期做過一些測試,結果都顯示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與吳祖鈺不同的是,王鵬程在此前并沒有電池領域的從業經驗。在創業之前,王鵬程曾經在體制內工作多年,做過高級工程師,做過管理;2008年時,又進入到投資領域,曾在亨同資本擔任了4年半的合伙人。
2018年前后,創業的沖動在王鵬程的心中越來越強烈,即便那個時候的資本市場,還是一個“躺著賺錢”的好時代,但是,他還是想要躬身入局,親自主導一個項目。
曾經,吳祖鈺跟王鵬程在火車上談論起儲能時,表示:如果將儲能電池一度電的成本做到三毛錢以內,那么這個市場將會迎來大爆發。三毛錢,基本接近了火電的成本,那時,人類的能源世界甚至都會重構。
王鵬程也在思考儲能這個賽道,他認為,能源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使用本身,回歸到家家戶戶中,只有將儲能電池的成本打下來,這個愿望才可能實現。
于是,兩人決定在這個前景尚不明晰的賽道上創業。
用100多場演講,撬開投資人的錢袋子
這是一個年輕的行業,用行業人士的說法來看,早年想在市面上買一本有價值的專業書籍都難。幾年前,雖然已有電池巨頭涉足,但是尚未有一家專注儲能的頭部公司。
行業的年輕基因,也直接體現在海辰儲能的團隊構成上。在公司內部,高管團隊大多數也都是85后。根據招股書所披露的信息,創始人吳祖鈺出生于1986年,董事兼副總經理易梓琦和龐文杰都出生于1988年等等。
今年44歲的王鵬程,曾經是海辰儲能年齡最大的員工,直到現在,不少同事還習慣喊他“老王”。
后來,隨著公司的不斷壯大,一些經驗豐厚的人開始加盟海辰儲能,王鵬程才不是最年長的人了。比如,副總經理兼首席運營官胡志嘉,現年40歲;首席財務官趙瑞錦,現年47歲;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吳麗卿,現年45歲。這讓團隊在“年輕有沖勁”之外,也補充了成熟的行業經驗。
海辰儲能邁出的關鍵的一步就是,不僅敢闖,還能專注深耕儲能領域,即便當時這個領域還沒有明確的應用場景和技術路線。
這種專注,讓團隊能夠將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對行業未來的思考上。一開始,他們就明確的發展方向,就是“高安全、長壽命、高能效”,如今,這個“9字方針”也成為了整個儲能行業的共識。
海辰儲能家族產品
不過,海辰儲能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創業初期,受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嚴控投資的指令的影響,“缺錢”成為了行業通病,尤其是像海辰儲能這樣的創業公司,由于缺乏資金,簡直寸步難行。最困難的時候,為了給員工發工資,吳祖鈺和王鵬程甚至考慮要把房子給抵押出去。
“那段時間,公司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融資,沒有錢,大基建就做不起來?!标惱冢ɑ┗貞浾f,他是海辰儲能的一位技術負責人。
據陳磊描述,當時,吳祖鈺擅長用扎實的內容說服投資人,因為他更懂技術,能把未來講清楚。但在談判的時候,有些細節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王鵬程的優勢就展現了出來,他能夠清晰地表達需求,為公司爭取到最大利益。
憑借這樣的互補配合,在5個月的時間里,吳祖鈺和王鵬程做了100多次演講,拜訪了各大投資機構、銀行,最終獲得了近7億元的投資。
不過,對于儲能這樣的重產能、重資金、重研發的行業來說,7個億并不算多。并且,由于這些融資是分批到賬的,每一筆都要精心規劃,確保可以支付員工工資和供應商款項。吳祖鈺曾經這樣評價管理這些資金的緊張程度:“就像在地鐵門關閉的瞬間,跳進車廂,稍有差池,就可能失敗。”
一個客戶都沒有,就砸進10個億建廠
融資陸續到賬的期間,吳祖鈺和王鵬程做了一個在外界看來非常大膽、激進的決定。
那個時候,儲能市場尚未爆發,沒有人敢拍著胸脯說未來一定大有可為。但是,他們還是決定將A輪幾乎所有的融資都投到了工廠建設上。此后的幾年,他們又陸續將融來的資金投入到工廠建設上,目前,他們在廈門、重慶、菏澤、美國都有自己的工廠。
海辰儲能美國項目圖
吳祖鈺曾經有一個樸素的邏輯,就是在儲能行業里,如果沒有一個投資10億的電池制造工廠作為支撐,就很難接到大客戶。
“第一條生產線還沒有出來,我們就開建了第一棟工廠,第一棟工廠還沒有建出來,我們就開始建第二棟工廠。”在一次內部分享中,吳祖鈺曾經這樣說,“一個客戶都沒有,就砸進去10個億建工廠。換成你,你敢砸嗎?
在競爭殘酷的行業里,任何一筆重大投資的判斷失誤,都有可能將創業公司帶到深淵。
吳祖鈺“敢砸”,并非因為年輕氣盛、頭腦發熱,而是對儲能行業本質的深刻認識。
海辰儲能的所有業務都是圍繞儲能來開展,核心團隊一開始就認識到了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本質區別。他們認為,動力電池是消費屬性,客戶更加關注體驗感,而儲能電池則是新基建屬性。
一位內部人士分析說,動力電池的客戶,以整車廠為主,這是一個成熟的市場,客戶清楚自己的需求。但儲能行業很多客戶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儲能企業要想生產出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無疑難度更大,對產品創新研發、生產制造的要求更高。
此外,其實早在2020年的時候,吳祖鈺就注意到了一個重要的風向標。
當年9月,國家提出3060“雙碳”目標,他們認識到新能源最后的目標是要解決世界能源結構的問題,這意味著,要想實現這個目標,不能單靠動力電池解決,最終需要儲能的參與。這也就是行業里常說的“源網荷儲”,如果沒有“儲”,“源網荷”就無法閉環,改變世界能源結構的目標就無法實現。
很快,“砸錢”建廠的決定,就讓他們收到了回報。
2022年,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下,中國的儲能市場開始大爆發。但是,那個時候,國內市場的產能有限,不少儲能公司,即便接到訂單,也難以消化掉。對于提前布局的海辰儲能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用內部人士的話說,當時不是他們敲開了客戶的門,而是客戶主動找上門的。
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整個行業沒有人敢再忽視這家成立僅兩年多的創業公司了。
讓研發團隊每天都去放空一會
此前,曾有人對比海辰儲能與同行在研發上的投入,并得出結論,這家定位于“技術驅動”和“創新引領”的高科技公司,在研發投入上并不算多,這很有可能讓他們被對手遠遠地甩在身后。
確實有這個風險,在這個“不進則退”的高壓游戲中,任何技術上的慢半拍,都會引起一系列不可預測的連鎖反應。
不過,海辰儲能有自己的理解。在內部人士看來,他們并非不注重研發,而是更強調研發、產能擴建、業務拓展的投入平衡。同時,由于專注儲能,方向明確,他們在研發上的投入更加精準。
“生產線和研發,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生產的節奏,會倒逼技術的開發。”陳磊分析說,他曾經負責過海辰儲能的研發工作,“你現在做的事情,其實都是為了兩三年后做準備的,如果兩三年后的產品,你在今年不規劃好,那這個代價是可想而知的?!?/p>
從此后的發展也可以看出,工廠的提前布局,讓他們在量產產品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
2021年10月,海辰儲能的廈門工廠剛建成沒多久,他們就在那里下線了第一顆280Ah儲能電池。
對于行業來說,這顆電池有著特殊的意義,這款產品面市時,三元電池的循環壽命是1500次,磷酸鐵鋰儲能電池的循環壽命最高不超過6000次,而280Ah的循環壽命達到了10000次,這也是海辰儲能首次提出不依賴補鋰技術的長壽命方案。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這款電芯能量效率也超過了95%,不僅在熱失控、過充電、短路、擠壓等安全測試上表現優異,還通過了嚴苛的針刺試驗。在此之前,行業普遍認為應該使用100Ah、120Ah、180Ah的小電池儲能。
海辰儲能重慶基地
他們的重慶工廠總投資達到130億元,這是一座融“智慧、零碳、花園”為一體的新型工廠,在智能制造與數字化領域達到全球領先水平。依托這條產線,今年6月,海辰儲能全球首款千安時長時儲能專用電池∞Cell 1175Ah已實現量產下線。
當然,對于海辰儲能來說,他們也有一支強大的研發團隊。他們共有四大研究院,研發是吳祖鈺負責的重要業務之一,他身上的理想主義,也影響到了研發團隊上。
比如,海辰儲能的先進研究院,在眾多“首發”產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這家研究院的內部創新氛圍可以看到不少吳祖鈺的影子。為了激發研究院的活力,吳祖鈺鼓勵團隊成員每天都有一定的時間去“放空”,去天馬行空地胡思亂想。
吳祖鈺曾經說過,他不想做一個傳統、森嚴、有權威的公司,他想做一個“不一樣的公司”。吳祖鈺經常會提到自由、有愛兩個詞,這是海辰儲能核心價值觀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創新、共享。
在行業里,海辰儲能因為多次“首發”產品而受到廣泛關注,甚至有人將“首發”視為他們的一個“招牌動作”。這與他們自由的創新氛圍不無關系。
比如,2023年12月,他們發布了全球首款千安時長時儲能電池,并很快在第二年迭代升級至1175Ah長時儲能電池,當時行業主流電芯容量多數為314Ah及以下;2024年12月,他們又首發了循環次數超20000次的專用鈉離子電池∞Cell N162Ah。
在極窄的窗口期,進入美國市場
在海辰儲能的一系列關鍵性的戰略中,進軍海外是至關重要的一個。
在國內,不少行業都會陷入到這樣的循環中——在國內,隨著市場爆發,行業競爭就會加劇,儲能行業亦是如此。
根據海辰儲能的招股書,2022—2024年,隨著競爭日益激烈,海辰儲能的儲能電池單價已明顯下行,平均售價從0.8元/Wh降至0.3元/Wh,2024年,其國內業務的毛利率下降至8.1%。
就在國內“賺不到錢”的這幾年,海辰儲能已經悄然地在海外完成了布局,并將那里打造成他們重要的利潤來源。
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4年,海辰儲能在海外業務的毛利潤一直都保持著較高的水平,分別為39%、31.9%、42.3%,而這三年,國內業務的毛利潤則只有11%、11.9%、8.1%。
海辰儲能達拉斯工廠
美國是海辰儲能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在開拓美國市場上,大多數企業都會選擇“借船出?!钡牟呗?,把電芯賣給國內做出海業務的集成商,由集成商們再去銷售。海辰儲能亦是如此,他們早期采用了這個模式。
不過,很快,憑借對美國市場的洞察與判斷,在2023年下半年,他們調整了策略,進行本土化運作,在美國投資建廠,扎根當地市場,并選擇了一位當地人來擔任負責人。
他們在一個極窄的窗口期進入到美國市場,并通過一系列本土化的運作,迅速站穩腳跟。沒過多久,儲能行業就在美國迎來了大爆發。僅2024年,海辰儲能的海外營收就獲得了數十倍的增長。
招股書顯示,海辰儲能是首家在美國落地產能的中國儲能企業。2022—2024年,其來自美國和歐洲等地的收入分別為3.3萬元、1.01億元、37億元。2024年,其海外營收同比增長36倍,在總營收中的占比為28.6%。
“人紅是非多”,在海辰儲能IPO期間,不少人將矛頭指向了他們在美國的業務。
有多家自媒體報道稱,美國儲能集成商Powin是海辰儲能在美國最大的客戶,該公司的破產,直接導致海辰儲能損失了15億訂單。在8月4日的回應中,海辰儲能已經予以辟謠,海辰儲能并不在Powin的債權人名單中,Powin的破產對他們也沒有不利影響。
在談起這個事情的時候,陳磊也一臉無奈,為了對股民負責,Powin破產清算時,把所有的債務、尾款等都披露出來了,“海辰儲能都不在Powin披露的債權人名單中。”
回顧海辰儲能的國際化道路,要追溯到2022年,當時疫情尚未結束。根據海辰儲能內部人士介紹,從2022年開始,吳祖鈺就頻繁地去海外出差,尋找機會,尤其是2023年,他花費了大量時間在美國考察。
“那個時候,我們在海外其實還沒有什么業務,主要業務還是在國內。”陳磊回憶說,“但是老王非常堅定地支持吳總,讓吳總將重點放在海外,因為他們都知道,海外也是海辰儲能未來的重要出路?!?/p>
后來,王鵬程根據國內外的市場情況,將海辰儲能的戰略歸納為8個字“無內不穩,無外不強”,而針對海外市場,也總結出一系列打法,比如“集中爆破,小步快走”、“守好底線,利益共享”、“融入生態,共建信任”。
“老王會給我們兜底”
最近20年,中國各行各業涌現出不少優秀的創業公司,有一些采取了“雙CEO制”,這些公司的結局也各有不同。
不過,像海辰儲能兩位老板這樣的默契度,并不多見。吳祖鈺曾說,他先天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但他也深知,做企業,現實主義是極其重要的,而王鵬程又是一個現實主義者,是一個“嚴謹、理性的理工男?!?/p>
沒有完美的個人,但可以有完美的團隊。
兩位創始人在性格、能力和資源等方面能實現多維融合、互補,他們的企業在應對復雜的市場環境時,也往往能夠爆發出更加強勁的活力和生命力,從而實現可持續的成長和飛躍。這一事實在商業史上已被反復證明。
對于任何一家公司來說,財務和供應鏈,因為直接關系到公司的命脈,往往會牢牢地掌握在創始人自己的手中。但在海辰儲能,這兩個板塊則由王鵬程負責。這樣的決定,正是源于吳祖鈺的敢于放權和王鵬程的值得托付。
在同事眼中,吳祖鈺是一個學習能力強、自我迭代快的人。他總是能夠快速地掌握一項前沿技術,并靈敏地捕捉到新技術的價值。
吳祖鈺喜歡讀書,并且涉獵廣泛,閱讀速度快,有一段時間,每周都會閱讀一本書。吳祖鈺的辦公室書架上也擺放著不少書籍,不過,由于行業新,有價值的專業書籍不多,他也懶得用那些專業書籍來“裝點門面”,擺在書架上的,更多還是傳記類的讀物。
現年39歲的吳祖鈺,年輕有活力,每周都會跑上幾十公里,他是行業里少有的一位經常跑去電站的老板,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會帶著高管團隊去電站考察。
陳磊就曾經多次跟隨吳祖鈺去電站考察。在他看來,這件事情至關重要,海辰儲能是做電芯起家的,對于電力、電網,剛開始并不了解。然而,只有走進電站,才能真正了解電芯的功能需求、應用場景。
“老板(吳祖鈺)愿意扎根在前線,因為只有在前線才能了解客戶需求,形成產品認知。”陳磊說。
關于王鵬程,有員工用“自律到可怕”來形容他。他每天早上6點起床,在海辰儲能的5年多時間里,做了5年的會議筆記,每當有同事找他聊事情的時候,他總是能從筆記本中找到當時的會議記錄。王鵬程也非常善于總結,吳祖鈺的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到他這里就變成了條分縷析的戰略綱領。
如今,這家年輕的公司已經深深地打上了兩位創始人的烙印,有不少員工都受到了他們的影響。
以陳磊為例,他對自己的評價是,之前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基于職業習慣,他經常能夠看到問題所在,有的時候,甚至會因為這種習慣而不敢往前一步。但是受吳祖鈺的影響,他也變得更加敢想敢做。
在談到美國市場時,他說,越是充滿不確定性,就越有機會,“只有敢想敢干,對戰略認識清楚,對戰略執行到位,才能在惡劣的天氣里跑得更遠。”
“之前,我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個兜底的角色,但現在不同了,我是一個牽引的角色,我要看得更遠。吳總經常會問我一些問題,5年之后我們干什么,如果我一直在兜底,那這個問題我是看不清答案的?!标惱诟袊@說。
和吳祖鈺一樣,讓陳磊敢于往前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也堅信“老王會給我們兜底”。
推薦閱讀:
(正文已結束)